来自:正大期货 发布时间:2021-04-20 浏览 :次
4月17日,改编自安妮瑰宝同名小说的影戏《八月未央》准期上映,又是文艺青春影戏,又是钟楚曦主演,又是恋爱故事,观众不禁发问《八月未央》能打破国产文艺青春片的桎梏吗?并不能。
上映半天,豆瓣开分4.0分,上映一天,评分跌至3.9分。评分之低,除了能反映观众对《八月未央》的失望,也再次印证了青春片的衰落。
过时的故事,过时的安妮瑰宝
从小被父亲甩掉被母亲家暴,遇到与母亲险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并和她成了闺蜜、插足闺蜜、爱上闺蜜男友一夜情并有身、闺蜜被分手、车祸、先天性心脏病、浴缸割腕自杀、未婚先孕这些情节配合组成了一部《八月未央》。这样的狗血桥段,其他的青春片或许只敢挑一两个来实验,《八月未央》直接集齐了。
俗套的故事内核搭配过时的价值观,或许就是《八月未央》最大的问题。很难想象,在四处强调女性价值的今天,一部影戏里还在表达“男子是不会对一个女人从一而终的、一个男子的利害取决于他的女人”这类陈旧看法,影片中无意识间转达的爱而不得就自杀的价值指导更是令人无法苟同。
除此之外,“遇见你是掷中注定,爱上你是在灾难逃,陪同你是如沐东风,成为你是生死循环。”这类二十年前的“伤痕”文学名句也一再泛起在《八月未央》的台词和独白中。
在剧情部门,主角未央和小乔的友谊来得也太过突然,仅仅是在日语补习班打过几回照面,就成了生死不离的好闺蜜,不经任何铺垫的情绪使人物行为损失了合理的念头,也使后续情绪的发作不相符逻辑。
不经世事的女孩、为爱生为爱死的人设、只看原版村上春树的书、喜欢喝手冲黑咖啡......这些安妮瑰宝书里经常泛起的“符号”,或许也曾是一代人的青春影象,只是这些略带年月感的“符号”早已不适合直接搬上银幕。
原著《八月未央》只是散文集中的一个短篇,因此没有很完整的故事线,而影戏在改编的时刻,不仅没有试图去填补情节空缺,反而增添了许多不需要的桥段,使得整个影戏在没有叙事结构的同时也缺乏故事主线,像一个华而不实的MV。
由于文体的差异,小说和影戏之间有着自然的区别,小说留白更多,许多时刻对于故事情节的解读,依赖读者的主观建构,而影戏则是一种视觉艺术,力图在有限时间给观众留下最深的印象,由小说改编的影戏,经常会放大矛盾冲突,缩减叙事和留白。
而对于青春片这类极其依赖情节叙事的题材而言,改编自己就意味着一种冒险,只不外《八月未央》冒险失败了而已。
青春片同样需要创新
2019年,凭证人气小说改编影戏《最好的我们》上映,然而不管是票房照样口碑都没能到达预期。反观网剧《最好的我们》却赢得了观众的喜欢。与影版相比,网剧加倍注重细节,善于从一样平常生涯着手为观众还原校园青春,而影戏一味考究矛盾冲突,放大狗血桥段,甚至将主角的恋爱线作为主线剧情睁开,最终导致口碑的崩盘。
相同的情形还泛起在《七月与安生》这个IP中,同样改编自安妮瑰宝同名小说的影版《七月与安生》现实上是青春片一次很好的实验,转变视角,略过恋爱故事,更多着墨于两个女生之间的友谊,从主角相互扶持、相互生长的友谊线入手讲述青春,反而更能引起观众的共识。而剧版《七月与安生》则恰恰相反,忽略友谊线,将整部剧打造成了一个俗套的言情故事,至今仍被网友诟病。
着实单纯讲述恋爱题材的青春片,早已损失了青春片的特质,少了青春这个基调,不管从哪个角度着手,似乎都很难获得观众青睐。打着青春片的旗帜,却没有拍出观众想看的青春故事,才是以往青春片最大的问题。
然而随着市场的生长,青春片也在不停调试、努力创新。其中更是不乏可以借鉴乐成履历的优异青春片,例如,2013年一部围绕高考话题睁开的“另类”青春片《青春派》杀入市场,通过讲述复读生居然的高考奋斗故事,出现了一个“超写实”却“超励志”的青春,也向观众证实了青春片也可以很“燃”。
近年来,青春片不再拘泥于校园和恋爱,最先实验运用更广漠的题材去展现青春这个话题。2018年《快把我哥带走》从兄妹亲情入手,不刻意点明青春话题,也没有跌宕升沉的情节,却能让观众随着影片的生长自动带入,引发年轻观众共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口碑。
而《天才枪手》《少年的你》等影片则选用了更为特殊的切入点,推翻观众对青春片的印象,一个讲述作弊,一个反映校园霸凌,更多将篇幅放在主角的生长上,以小见大,让观众追随主角的视角将青春重走一遍,这也是另一种青春。
越来越多的例子正在证实,好的青春片着实是不缺市场的,只要能聚焦真实的青春,敢于去实验去创新,青春片就有永恒的卖点。而像《八月未央》这种,不求创新,吃青春片老本的影戏,最终只会被市场所镌汰。
享受超低手续费
服务出问题全程跟进
软件出错100%全额赔付
让您的财产安全又保密
服务全程进行信息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