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资讯 > 国际财经 >
相关文章
    小米事故揭示的智驾现实:科技盛誉
    3月29日,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发生起火,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 4月1日,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并公 ...
    「Apple AI」中文版正式上线-国际期货
    3 月 31 日,随着 iOS18.4 更新, 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持包括简体中文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巴西)、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 ...
    上海国资,悄悄投了壁仞科技-香港期
    这是一笔鲜少被关注到的融资。 投资界获悉,近日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壁仞科技,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 ...
    卖掉「老房子」-外盘期货
    随着房价波动和租金收益下滑,一线城市不少业主选择出售老旧房产。多位房地产中介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春节后,有一线城市二手房日均新增挂牌房源数量超过千套,其中大部分 ...
    创业做狗饭,月入6万-国际原油
    上海长宁区,一家叫作“派特鲜生”的宠物超市吸引了不少养宠人前去打卡。这是盒马创始人、前CEO侯毅创立的宠物食品新零售品牌。 据官方介绍,派特鲜生商品种类丰富,不仅有宠物 ...
    3600块修不好漏水,维修平台坑怕年轻
    维修平台再一次爆雷了。 今年3·15晚会上,啄木鸟家庭维修(下简称“啄木鸟”)再次因“无病乱修、小病大修、虚假收费”等系统性欺诈行为被重点曝光。 (图/3·15晚会截图) 而在 ...
    阿里的理想,腾讯的现实-国际黄金
    去年观察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指标是“回购”。 在内外都缺乏新故事可讲的时候,各个公司在“成长性”上令人失望,那么回馈股东成了负责任公众公司的一致选择。 今年则大 ...
    时的科技完成B 轮战略融资,上海大
    3月27日消息,时的科技宣布完成 上海大零号湾创投和紫峰资本 联合投资的 B 轮战略融资 。本轮投资系上海市去年提出《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来的首 ...
    中国城市AI大战,北京才出一栋楼就
    DeepSeek之后,中国AI加速。 国内一、二线城市们的焦虑也进一步加深。 但北京,有些不一样。 AI,离不开北京 北京似乎不担心“会不会错过DeepSeek”,因为DeepSeek更担心自己错过北京。 ...
    两年拿下10亿估值:10万人排队疯抢硅
    花299英镑(约合人民币2800元)做一次全身扫描,你愿意吗? 这家公司在推出产品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10000多次扫描,甚至在斯德哥尔摩和伦敦,有超过10万人正在排队等 ...
    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3月24日消息,近日,济南举办“智投齐鲁 共赢未来”工银股权投资助力科技创新加速跑合作推进会。 会上,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据悉,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是 ...
    福建国资第一笔S交易诞生-香港期货
    这一次是福建国资。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福建金投宣布,福建金投科创母基金与国家级基金已完成福建首笔退出期基金S份额的市场化投资。本次交易落地,不仅有效缓解了基金退 ...
    科瑞尔完成数千万元A 轮融资,浙创
    3月20日消息,近日,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常州科瑞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尔”)宣布完成 数千万元A 轮融资 ,资方为 浙创投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与运营资金补充。 星煜 ...
    国产人形机器人竞相量产-香港期货开
    继智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灵犀X2后,机器人头部厂商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从新品上线、量产节奏加快、工业场景加速落地等多方位刺激投资者神经,机器人大规模参与生产的脚步越 ...
    IP有周期,阅文有浮沉-香港期货开户
    人类是被故事喂养长大的,企业亦如是。罗伯特·席勒于2017年提出的叙事经济学,为企业通过拓展新业务讲述“新故事”从而谋取更高估值的做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自另一角度来说, ...
    春招AI抢人大战:应届生年薪130万,
    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到二楼招聘专区的张月,有些失落。此前她在网上早已看好的工作岗位并没有被贴出来,清一色的工程师、AI算法师,以及许多陌生的专业术语目不暇接,打消了她 ...
    携手国金证券!金鼎资本CVC服务体系
    3月11-12日,国金证券金鼎资本“内求效率,外延空间”消费 医疗论坛在北京举行,邀请来自大消费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多家上市公司嘉宾莅临出席。在现场,来自国金证券与金鼎资本的投 ...
    疯狂的MiuMiu何以扛起Prada跑-外盘期货
    从边缘冷门,到当红炸子鸡,MiuMiu用了5年。 3250元一枚发夹,4750元一条眼镜绳,1.55万元起的张元英同款Wander hobo褶皱包,4.22万元一条贴钻外穿内裤,走出MiuMiu专柜那一刻,这些产品, ...
    50岁的微软和OpenAI加速离婚-国际黄金
    微软和OpenAI的联姻亮起了“黄灯”。 3月11日,OpenAI宣布与AI云计算提供商CoreWeave达成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达119亿美元的合同,CoreWeave将为OpenAI提供算力服务。据悉,该交易还使OpenAI获 ...
    完整复盘:Manus 是怎么诞生的?-期货
    去年获得最多精神养分的创业故事,来自 Dify 创始人张路宇。 *次见到他是在 2023 年「西溪论道」活动上,现场一众星光熠熠的名字中,张路宇三个字并不起眼。2024 年再次见到,Dify 已 ...
相关问题
雷军造车,小米背锅

来自:正大期货    发布时间:2022-05-05    浏览 :

 

当雷军决议以“小米”的名义造车时,他比谁都更清晰:这不仅是其创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豪赌,更是赌上了小米的未来。

小米团体,也将与雷军这次造车豪赌休戚与共,呼吸相通。无论造车效果若何,小米都将为之买单。

2010年4月,小米公司降生。

在谁人廉价与山寨划等号的年月,小米的进场和亲民的定位,很快俘获了大批粉丝,并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成了一家互联网手机制造公司。

2018年7月,小米团体在港交所敲钟上市。为了弱化“手机制造商”的标签,小米在招股书中明确:“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物联网)平台为焦点的互联网公司。”

而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战略成为小米那时对未来5-10年设定的焦点生长战略。

2022年3月22日,小米团体宣布2021年财报。

其2021年总收入为3283亿元,同比增进33.5%;净利润220亿元,增幅达69.5%,维持了稳固的增进态势。

其中,小米境外市场收到达1636亿元,同比增进33.7%, 占总收入的49.8%。这意味着,小米已经乐成出海,发展为一家国际型企业。

但在小米的营收组成中,智能手机营业以63.6%的占比,牢牢把住了小米中枢系统的主导权。IoT与生涯消费产物、互联网服务的营收比重,不增反降。

12年已往了,小米在“手机制造商”的路上越走越远。

错过,痛恨一辈子

雷军决议造车,除了按捺不住的感动,更是为了帮小米寻找新出路。

智能手机的盈利早晚会消逝殆尽,小米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若错过造车,将会是雷军和小米痛恨一辈子的事情。

“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会押上所有,为小米汽车而战。”2021年3月30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宣布会上,哽咽地宣布这个决议。

在宣布会前,雷军特意在微博上Po出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立项决议。

在谈论区里,不少网友示意,小米这不只要承包年轻人的第一款手机,还要承包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可小米该若何感动年轻人,让他们买个价钱数十倍于手机的汽车呢?

对于2021年底刚刚落户北京亦庄,2022年才最先破土动工的小米汽车,这个问题虽然主要,但为时尚早。

那么对于雷军这样务实的人来说,为什么云云基础的问题还没想清晰,就要急急入场?

由于没有时间了。

留给电动汽车玩家入场的窗口期正在加速缩短。随着时间推移,越到后期,造车的风险将高于时机。

据亿欧智库《202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竞争名目研究讲述》,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及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由2019年的17万辆增进至2021年的133.3万辆。

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的进一步推动,预计到2025年,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将到达新能源汽车的61.7%。

智能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智能生态系统不能或缺的一环。

小米抓紧入场造车,意在使小米的智能生态系统,在智能电动汽车即将普及的未来形成闭环。

回首已往十二年,小米的模式和发展,某种意义上已经推进了整其中国消费制造业的升级。

小至毛巾、牙刷、旅行箱,大得手机、音响、清水器,小米险些无微不至地推出与生涯相关的每一件物品。

而AIoT的实现,让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物品发生有机的互联,真正用手艺实现了整个家庭的智能生态。

但汽车似乎成了“丧家之犬”——事实这个庞大、重大的移动终端,在未来之于人,将会是家以外的第二空间。

像华为、百度等科技公司,也最先入局汽车领域。

尤其是小米的强敌——华为,于2019年宣布确立智能汽车BU,立志要帮车企造好车。

亿欧汽车在《华为,来抢生意了》一文中提到,华为全力以赴要搭上智能电动汽车的新风口,借助已有的手机-家庭互联生态,将汽车纳入智能生态,从而打造更多营业增进点。

蔚来、吉祥等汽车厂商设计反向造手机,也是打着同样的算盘。

中国的电动车市场现在已经初具规模,面临正在加速分化的汽车市场,小米若是再不入场,或许将无缘时代新时机。

随同官宣造车,雷军的对造车的动作紧锣密鼓地睁开。

2021年4月,雷军在小米科技园招待了李斌、李想、王传福、何小鹏等多位造车界大佬,举行了一场闭门谈判。此外,美团王兴、滴滴程维、地平线余凯等多位着名人士也受到约请。

2021年6月,小米投资了致力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纵目科技、禾赛科技;8月,小米出资7737万美元并购了同样主攻自动驾驶领域的 Deepmotion(深动科技),几位首创人均来自微软。

为了获得新能源汽车的要害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小米在2021年7月投资了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又在8月投资了锂电池上游质料供应商赣锋锂电。

小米正在不惜血本,希望通过“买买买”的资源手段,快速补齐造车短板。

小米直接投资、雷军操盘的顺为资源,已经投资了许多电动车产业链条上的公司,其中包罗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激光雷达公司北醒光子、汽车电控公司奥义克斯,也包罗比亚迪、小鹏和蔚来。

雷军的心中,汽车梦存在已久。

虽迟但到,时间恰好?

《孙膑兵法·月战》中曾写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对于下场造车的小米来说,入局电动汽车无疑是一场别样的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中的“天、地、人”,小米有别样的思量。

首先,在入场时间上,小米可以说是虽迟但到。得益于率先入局造车的厂商在空缺领域所趟的浑水,小米在战略结构层面收获了大把的前车之鉴。

小米的落户,有望补齐北京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连续生长,同时动员就业。

北京经开区也在不停完善软硬环境,全力支持汽车企业落地生长。

二者可谓双赢。

在人的环节上,小米近乎能够押上包罗品牌、用户头脑、供应链治理履历以及雷军其人在内的所有积累。

对于小米来说,品牌无疑是其最亮眼的优势。

经由多年的运营,小米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种下“高性价比”、“科技发烧友”等亲热又清晰的标签。

雷军自带流量的互联网大佬属性,使其一举一动都能成为贵圈话题的中央,着实为小米省去一大笔宣传经费。

从互联网天下迈进汽车行业的小米,在用户头脑方面也比车企更胜一筹。

2021年,小米IoT与生涯消费产物营收高达850亿元,约占其总营收的四分之一,市占率也在海内保持前线。

善于从用户的角度思索产物,对用户需求保持敏锐,是小米能拿下智慧家居市场的焦点竞争力,也是能够嫁接在未来智慧出行领域的一大优势。

在供应链治理方面,小米履历厚实。小米做数码产物起身,只管汽车的供应链相比数码产物更为庞大,但许多治理履历却是一脉相承。

兼备“天时、地利、人和”,小米造车,似乎志在必得。

虽具备方方面面的优势,但小米距离造车却还缺少决议性的一个环节——现在小米并不具备造车资质。

此前业内盛传,小米汽车有意收购宝沃汽车,意在想法收购生产资质,但这件事情无疾而终。

固然小米汽车也可能会通过模拟康迪电动汽车、江苏国新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投资治理划定》将治理方式由批准制改为立案制,进而获得正当身份。

但时至现在,小米汽车的资诘责题依然悬而未决。

除了资质的困扰,错过先发优势的小米造车,或许还要翻越有钱烧、有厂产、有人买的"三座大山”。

在小米早先宣布的专利中,大多是导航、定位、车联网相关的手艺,而自动驾驶、动力等方面都是小米相对空缺的领域。

此前,小米团体总裁王翔曾于2021年8月在社交平台称:“希望通过收购,加速小米在自动驾驶手艺上的研发,缩短小米自动驾驶汽车上市的时间。”

不外受制于高手艺门槛,这些领域的缺短板不是靠钱投资,就能补足的。

雷军曾在微博上宣布,希望招聘500名自动驾驶手艺职员。不外当前汽车软件领域人才极端紧缺,许多新能源车企的生长阻力同样来自自动驾驶、智能语音、智能座舱等领域的人才缺口。

在人才争取上,小米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事实,造车差异于生产手机——两者岂论在体积、零配件数目和庞洪水平上都无法相提并论。

更况且汽车产业对于供应链、造车工序、产业集成的磨练难度极高,这些都是小米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能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举行积累。

小米现在在智能化赛道的结构远优于三电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小米系资源结构自动驾驶相关公司跨越十余家,小米所拥有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也达446件。

据悉,百度的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超4000件,而华为的自动驾驶相关专利申请则超7800件。

相比之下,小米的446件专利似乎不足为道。小米能否青出于蓝,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品牌向上,另有希望?

为了脱节小米手机低价的标签,小米一再试水高端市场,却一再碰钉子。

“定位平价、难走高端化”仍是小米绕不开的品牌怪圈。

或许走汽车这一大宗消费品的中高端蹊径,能够提升小米的品牌定位,扭转昔日平价品牌的印象。

2021年4月,雷军曾在微博向粉丝提议一轮车辆订价投票。

最终,10万元以下的车型投票占比最高。这让雷军很郁闷,小米岂非走不出“低价”的品牌怪圈了吗?

高端化之路,何其艰难。

雷军索性使用了一种另类的统计形貌方式——2/3的用户希望小米订价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8%的用户将价钱提到30万元。

在关于车型的调研效果显示,45%的用户希望是轿车,40%希望是SUV,7%-8%是跑车,另外有5%-6%的人想要房车。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8-25万元价位区间车型占有70%以上的销量。

在基于规模效应的汽车领域,“从众”或许是新入场者较为平安的选择。

小米也意识到,性价比蹊径对于造车来说或许不会是一条坦途。

“人人照样希望我们做中高端的车。”雷军这样总结道。

或许民心所向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出于品牌定位与消费市场的思量,小米也许率会将第一款小米汽车价钱定在10万-30万元。

造车不是砸钱,而是烧钱,是业内共识。

据不完全统计,小鹏汽车从确立至今,融资额已经跨越77亿美元(约505亿元);蔚来的融资额已超96亿美元(约630亿元);理想汽车累计投入也跨越31亿美元(约203亿元)。

回过头来看小米的“金库”,2021年底,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早年一年的547.5亿元大幅下滑至235.1亿元,为上市以来年终最低点。

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对于现金贮备仅有数十亿美元的小米来说,仍较为吃力。

对于前有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领跑,后有互联网跨界玩家追逐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小米的处境无疑迫在眉睫,只能通过缩短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尺度作业程序)量产的开发周期,加速量产来抢占赛道。

小米汽车给出的量产时间是:2024年上半年。

亿欧汽车领会到,现在小米汽车营业研发团队规模跨越1000人,并将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焦点领域拓展研发。

结语

小米的造车能力虽先天不足,但仍有时机青出于蓝。

真性情的雷军豪赌智能电动汽车,押上所有是气概气派,但要打造出受消费者喜欢的车型,需花费心血,拿出诚意。

事实,抓到一手好牌是运气,打出一手好牌才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