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正大期货 发布时间:2022-05-09 浏览 :次
做出这个决议,对张立来说比想象中艰难。
原本今年是张立所开办的影视公司存续的第十年,这十年来,随同着一部部作品的产出,公司的名气越来越大,产量也越来越稳固,似乎往上再努起劲,头部影视公司的行列就触手可及。
惋惜意外来的太快,一部在平台间辗转始终未过会的定制项目,拖着张立不停往其中投入资金,从一最先几百万的IP和剧本用度,到预付的美术、置景的定金,再到工人的人为,3000万砸下去也不见声响。
终于两个月前,公司账上的钱撑不住了,下一个项目也遥遥无期,最理智的设施就是停了现在这家公司。
“最最先我们只有不到10小我私人,厥后做到了一百多小我私人,现在只剩下2小我私人。”张立笑了一声:“盘不活了,除了我和总司理所有裁员。”
张立和他的公司不会是孤例。
由于从去年年底最先,定制项目忧伤会的风声就已经传出。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近期在多方走访后获得回复,当下投资不外亿或者评级为B的定制项目平台都不会通过。而在互助方的选择上,某平台内部人士透露,未来他们只会和包罗中午阳光在内的8-10家影视公司互助。而且平台还在大局限清退此前有意向,甚至已过会但未开拍的定制项目。
对大部门制片公司而言,平台买单的定制剧在已往是最稳固、悠闲的收入泉源,一旦定制剧项目受阻,倒闭就近在眼前。
那为什么平台现在不爱做定制剧了?
“我们复盘已往几年项目播出情形会发现,评级为S级的剧,在播出效果上保持住级其余概率是最大的,降级最严重的是A级。”某平台制片人告诉河豚影视档案。
视频网站在一次次亏损之后如梦初醒,未来平台的剧集战略将是由头部定制大剧拉新,用分账剧留存。一个没有那么适当的譬喻是,头部定制大剧是漏斗,吸引最大局限内的用户,而分账剧作为下面的油壶,连续挖掘喜欢某种类型的用户价值。
比云云前爱奇艺依赖定制剧组成的迷雾剧场打开悬疑赛道,厥后刑侦悬疑分账剧《凶案现场》承接了悬疑剧用户,获得了超三万万的票房。
在这一战略下,分账剧会成为视频网站内容的主流,而分账剧需要制片公司自负盈亏。平台终于可以回归“平台”,让用户直接为内容买单。
但平台的战略改变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意味着剧集市场稳固了三十年的to B模式即将退居二线,全行业都要迎来to C大考。
杂乱的战局中,内容的直接供应商——制片公司迎来的挑战最大。
已经转型为分账剧投资人的资深制片人陈益韬做出了展望:“未来两到三年内,这个行业只能有30家制片公司活下来,而头部的十家已经牢靠了,剩下的几百家公司就是在抢这20多名的席位。呐喊了三年的隆冬,才刚最先。”
01、转型,钱从那边来?
从to B到to C,第一个感受是“没钱”。
横向对比一下。2021年上半年累计开机的电视剧数目是160部,平均每月靠近30部。现在年4月份由媒体统计的开机数目里,四大平台平均在3部左右,再加上版权项目,累计不跨越20部。
从30部到不到20部,开机数目腰斩的背后,是一大批制片公司没项目,没项目就意味着没钱。
由于在to B逻辑下,制片公司的定制项目需要提交平台过会。已往平台运作正常的时刻,优爱腾芒四家在一起,会有150-200个项目通过,此时项目的通过率也许是3:1。
任何一个制片公司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的项目一定能过会,以是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开发项目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
“我们一年的剧集产量在7、8部左右,为了保持两年的库存,正常同期都有20多个IP在同步开发,有的写了3集有的写了10集,进度纷歧样。”陈益韬说道。
而开发IP对制片公司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河豚影视档案曾经报道过,之前中腰部作者的IP版权费均价在500万,制片公司为了提高过会几率,选的也许率是着名IP,版权费只高不低。
若是有一个项目过会,那制片公司至少手中有三个IP,这就是1500万元以上的投入。而IP也不能拿来就用,还需要编剧、文学谋划等介入改编,再加上员工人为、办公、运营等各方面的开销,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但在定制剧市场萎缩之前,制片公司的钱是能够周转过来的。
由于一旦项目过会,平台的资金就会分批打入公司账户。即便平台资金没到位,公司也可以依赖和平台签署的条约,来向银行贷款。
年轮映画副总裁、总制片人宫美恵剖析道:“但分账剧和平台一样平常就是一个意向约,没有什么效力,对银行来说没用。若是一定要贷的话,只能抵押公司资产,但这种也只能是大公司,小公司没有什么可抵押的。”
对制片公司来说,一是平台不给钱,二是银行不贷款,资金链断裂的危急近在眼前。“若是制片公司不开剧,基本上半年都挺不住。”
而从资金危急中挺过来的制片公司,也需要面临新的融资逻辑。
留心的用户会发现,分账剧的出品方一栏常有十几二十个公司同时泛起。其中不仅有平台、资源方和制片公司,最近还越来越多的泛起制作环节上的公司,好比置景公司、影棚公司、OST公司等,有时刻纷歧定是他们都投了钱,而是介入到了项目的制作历程之中,“以工代投”。
映美传媒团结首创人、COO高锐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有部剧需要做OST,相同到了一家音乐公司,对方领会项目后对项目的认可度很高,很感兴趣,于是发生了更好的互助意向,音乐公司以占股的模式介入影片OST的制作。这样的互助契机肯能会有更全情投入的作用。”
站在OST公司的态度,这么做冒的风险似乎太大,但却是不得不的选择。由于整个影视行业剧集产量削减,制片公司没项目,下游供应商同样也没有收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实验和制片公司共担风险。
根据分账剧市场现在的收入情形来看,虽然不如网络影戏透明,还停留在依赖片方以及平台披露的阶段。但从分账剧片方的反馈来看,大部门分账剧成本会控制在1000万-2000万之间,而一部成色还不错的分账剧,票房一样平常能够在1000万以上,供应商通过“以工代投”的方式参股,照样能够获得一定收入。
在投资比例上,主控公司约定俗成会占30~50%的比例,而其他参投公司根据出资比例百分比并不牢靠,在票房分红的方式上,会根据出资比例举行。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想投就都能投,在挑选互助同伴上,分账剧投资公司会比定制剧要加倍严酷。
陈益韬会偏向曾经有太过账剧乐成履历的公司:“原先做定制剧的公司若是转型做分账是会晤临阵痛的,有可能就直接被干掉了,是骡子是马要遛过了才知道。”
耐飞剧集中央总司理、制片人王莉会加倍看重制片方的创业心态:“心态和专业能力会决议一个项目的天花板,我们以为对方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执念,会比他原来做过10部20部剧更主要。”
另外就是资源型的公司会更容易加入分账剧出品行列,好比演员、装备、场景,甚至是影视基地等等,他们能够对项目提供最直接着实的辅助,而且降低分账剧的成本。
原先只对平台这一资源方认真的定制剧制片公司,在转to C之后,身上还需要肩负起所有股东的利益,叫座比叫好更主要。
02、都TO C了,内容会弄吗?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制片公司在剧集内容上的to C转型不会太顺遂。
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演员,演员的品质是一块敲门砖,是抛到观众眼前第一条橄榄枝。
大部门定制剧项目的第一次大规模曝光,就是在选角官宣的时刻,例如近期《长相思》演员杨紫、檀健次官宣时的热搜盛况,以及此前《你是我的荣耀》在官宣杨洋和迪丽热巴出演时,被冠以的“史上最强BG”宣传语。
演员对于定制剧的作用会贯串项目始终,过会率的保障、播出时的宣传拉动效应都是立竿见影的。
一旦转向分账,制片公司会发现,原先他们可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的二线演员,都成了某种奢侈。
“现在分账剧成本一样平常古装2500万以下,现代2000万以下,演员在其中的比例也许也就10%,不要跨越三百万,否则就很难回本了。”根据陈益韬的说法,300万中去掉其他演员的100万,能付给男主或女主的片酬也许是100万,若是片子有24集,相当于单集5万元左右,险些和制片类的工种同薪。
而据河豚影视档案的领会,此前演过多部甜宠女一的某二线演员要价就在800万左右。
“我们也相同过对照好的二线演员,但他们价钱是下不来的,人人宁愿在家歇着。由于演员有个悖论,一旦价钱下去了,再抬上来就很难。而且演你这100万的戏,可能好几部都不会火,不如咬死了就要大几百万,一年就一部。”陈益韬说道。
另一方面,分账剧公司也并不像定制剧一样,非某个演员不能。
“以前定制剧为了在平台好过会,会选跟平台关系好的指定演员或者分约演员,他们可能着名度也就那样,但片酬一点都不少。分账剧顶多就是跟平台聊聊内容,平台不会加入那么多。”这在选角上少了许多掣肘。
一旦未来分账剧成为主流,演员市场也会发生大的转变,陈益韬确定:“一个二线演员100万不来人家20万就能来,等新人站住脚了,谁还能记得你呢?”
对做惯了定制剧的制片公司来说,没有高着名度的演员之后,观众对于剧集的耐心也会同步下降,由于此时看剧就是看剧情。
分账剧项目初期就从成本出发,差异类型的剧作会举行差其余预算控制和分配。
“用影戏的话来说就是类型片,观众到底是小嫂子人群也就是家庭主妇,照样上高中大学的年轻人,或者是爱看爽剧的男性受众等等。分账剧原本就没有想要抓那么多人群,只要捉住想抓的这部门人,收益就够了。”宫美惠说道。
近期优酷播出的《我叫赵甲第》就是一部男性向分账剧,本剧的男性观众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主创团队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一最先做剧就确定了受众是谁。据从业者展望,本剧的分账收入将在5000万以上。
对分账剧而言,明确面向用户,才幸亏剧本阶段为其量身定制喜欢的剧情,这可能和原先定制剧创作中,主创职员为了自我表达或者某种身段而不愿实验的创作偏向差异。
好比去年的分账剧年冠《亲爱的柠檬精先生》就依赖前期女主角意外亲吻男主的片断以及女主手撕绿茶等形成了大规模的用户讨论,剧集在抖音获得了43亿的旁观数据,有着实着实在的引流效果。
而且分账剧在创作历程中也拥有更高的自由度,麦田映画总制片人王秋翔示意:“我们做分账剧以来,感应相对幸福的一点,就是会有自己足够的话语权,能够从创作者的角度来充实行展作用,在创作方面不会受到资方和平台的太多干预。”
在用户喜欢的导向下,分账剧的剧情观感有一定的配合之处,例如节奏快、剧情爽等。在《亲爱的柠檬精先生》的第一集,就设置了跳海、伪装、失忆等多种情节爆点,而主线剧情则是女主的复仇之路。
分账剧最不需要的,就是对情节并无辅助的“大排场”。
“分账剧的制作理念是不要虚耗,在剧作层面,我们会做异常多的成本优化,若是剧本中写到相对庞大的场景,但戏剧功效只有一个,我们就会在保留戏剧功效的基础上将其变为更简朴的拍摄方式。”王莉示意。
好比电视剧《嫣语赋》,这部剧的开场是女主娶亲当天丈夫去世,场景大部门都在修建物内,接纳了简化的手段。而若是要铺张,实在有多种方式,好比街景、接亲、仪式等种种排场。
但曾经市场中盛行过在剧集播出之前释放制作特辑,用优美的服化道、远大的战争排场等来为剧集打下一波口碑的营销行为。虽然观众很快就发现,大排场和剧集品质并不能直接挂钩,但在场景上的大手笔支出,在定制剧里依然屡见不见。
相比之下,to C的创作逻辑始终要将“成本”和“用户”两个要害词切记。
这是真正的用内容语言,在分账剧领域,很难泛起“叫好不叫座”的纯口碑剧,主创团队也绝对不会诅咒观众,称其“山猪吃不了细糠”。
03、效益若何最大化?
“分账模式只确立在有VIP用户的基础上,若是没有VIP,模式就不确立。”高锐说道。
“分账模式是基于现有的VIP用户基础上,若是没有一定的VIP基础量,模式就较难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高锐说道。
而每个平台的用户体量、喜欢以及内容战略,都市对分账剧最终的票房效果发生影响。以是在刊行阶段,定制剧公司的片子卖给哪个平台对于收益的影响实在都不会太大,由于片方拿的是定制费,这一点在项目条约时代就约定好了。
但若是要转向分账剧,制片方需要重新评估刊行方案,这关系到最后能获得若干票房。
“好比说平台在某一个季度的排播设计里,平台既有自身采购的版权剧、定制剧,也有其他的分账剧,那么分账剧的制片方就会考察平台缺少的类型,若是这个季度缺少男性剧或者硬核剧,正好你手里也有类似的项目,那么你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上线,可能评级就会高一点。”高锐说道。
抛开内容排播的因素,大部门分账剧公司可能会优先选择在优酷和爱奇艺上线。在分账系统确立层面,优酷和爱奇艺都是市场中较早涉足分账领域的平台,其中优酷降生了至今为止票房最高的分账剧,而爱奇艺则是率先将分账从影戏引入剧集领域的老玩家。
在分账规则上,优酷和爱奇艺都完成了从有用点击到有用时长的过渡,而且“片方能够在后台看到完播数据,实时跟进票房增进,同时也会收到平台方反馈的详细用户动态。”宫美惠说道。
不外优酷和爱奇艺之间也有着细微的差异,主要是在用户层面。
一位制片人告诉河豚影视档案:“大部门分账剧主打的照样下沉市场,而优酷从用户组成上来说,这一类型会对照多。”《墟落恋爱》系列在优酷的长盛不衰或许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其他平台则受制于林林总总的问题,使片方在互助时处于张望状态。
一是平台自己的重视问题,“腾讯视频以前以为分账剧和版权剧属于统一个类型,统一由版权部门分管,片方互助都找不到专门的团队对接。”陈益韬说道。
另外在平台电视剧板块的推荐中,分账剧的存在感甚至不如微短剧,也没有凭证用户标签而来的推荐机制,使得分账剧的票房难以展望。
其二则是内部门账系统没有跑通,虽然从去年最先,芒果TV就与行业公司商讨分账剧互助,但受制于平台自身内容战略加倍偏向综艺,以及用户体量、分账规则、用户对剧集的付费心智等多种缘故原由,始终是“有心无力”。
不外可以确定的是,现在平台对于分账剧的重视水平都在增添,河豚影视档案从相关处获悉,腾讯视频正在组建专门的分账剧认真团队,而芒果TV也在买通整个系统,要在新玩家进入分账剧市场的同时确立自身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而且分账的规则整体也在往“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偏向迈进。相关知情人告诉河豚君:“我们会对照推荐片方走播后定级,由于有的片方对自己的内容很有信心,愿意等着看播到什么效果,然后根据谁人单价去分钱。”
这意味着未来分账剧的竞争会加倍猛烈,尤其是营销端。
差异于定制剧在一定水平上更多关注于“热搜”,分账剧异常看重营销的现实效果。高锐注释道:“我们营销会分两个层面,第一是在刚上线的时刻,扩大营销局限,让人人先领会到项目上线的新闻,而第二个阶段就是精准锁定人群,将目的用户筛选出来并杀青有用付费旁观。
而且和营销环节分段一样,分账剧的营销预算投放也会分阶段举行。第一阶段的大局限触达之后,片方会实时考察营销的效果,剧集是否因此获得了受众关注。若是剧集数据不停上涨,片方就会追加营销预算。
但豆瓣控分往往不在营销设计之中,“可能大剧会需要做这方面的维护,但我们很有自知之明,豆瓣的文青是不太会给我们成本很低的分账剧打高分的,而且口碑再好,项目亏钱也没有意义。”
04、结语
从当下的平台分账天花板、单剧集成本以及分账票房规模来看,从业者们所确立的共识是,市场一年能够实现盈利的分账剧不会跨越20%,根据每年百部左右的分账剧产量,也就是20部剧左右,大部门剧集处于亏损的状态。
再回到前文中所提到的展望,未来三到五年,行业的现状就是几百家公司争取30多个存活的席位,势必是大浪淘沙、风云幻化。
但在这次to C大考之中,照样有从业者对于自身的眼光和内容有足够的信心,愿意在此搏一搏。
驱逐了员工的张立,也并没有真的让公司倒闭了事。
“有人说影视行业都这样了,去开个店也比做影视公司赚钱。但行业里另有愿意信托我给我投钱的人,我就照样会干下去。”
“说白了,好作品照样能赚到钱的。”
享受超低手续费
服务出问题全程跟进
软件出错100%全额赔付
让您的财产安全又保密
服务全程进行信息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