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资讯 > 国际财经 >
相关文章
    小米事故揭示的智驾现实:科技盛誉
    3月29日,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发生起火,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 4月1日,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并公 ...
    「Apple AI」中文版正式上线-国际期货
    3 月 31 日,随着 iOS18.4 更新, 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持包括简体中文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巴西)、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 ...
    上海国资,悄悄投了壁仞科技-香港期
    这是一笔鲜少被关注到的融资。 投资界获悉,近日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壁仞科技,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 ...
    卖掉「老房子」-外盘期货
    随着房价波动和租金收益下滑,一线城市不少业主选择出售老旧房产。多位房地产中介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春节后,有一线城市二手房日均新增挂牌房源数量超过千套,其中大部分 ...
    创业做狗饭,月入6万-国际原油
    上海长宁区,一家叫作“派特鲜生”的宠物超市吸引了不少养宠人前去打卡。这是盒马创始人、前CEO侯毅创立的宠物食品新零售品牌。 据官方介绍,派特鲜生商品种类丰富,不仅有宠物 ...
    3600块修不好漏水,维修平台坑怕年轻
    维修平台再一次爆雷了。 今年3·15晚会上,啄木鸟家庭维修(下简称“啄木鸟”)再次因“无病乱修、小病大修、虚假收费”等系统性欺诈行为被重点曝光。 (图/3·15晚会截图) 而在 ...
    阿里的理想,腾讯的现实-国际黄金
    去年观察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指标是“回购”。 在内外都缺乏新故事可讲的时候,各个公司在“成长性”上令人失望,那么回馈股东成了负责任公众公司的一致选择。 今年则大 ...
    时的科技完成B 轮战略融资,上海大
    3月27日消息,时的科技宣布完成 上海大零号湾创投和紫峰资本 联合投资的 B 轮战略融资 。本轮投资系上海市去年提出《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来的首 ...
    中国城市AI大战,北京才出一栋楼就
    DeepSeek之后,中国AI加速。 国内一、二线城市们的焦虑也进一步加深。 但北京,有些不一样。 AI,离不开北京 北京似乎不担心“会不会错过DeepSeek”,因为DeepSeek更担心自己错过北京。 ...
    两年拿下10亿估值:10万人排队疯抢硅
    花299英镑(约合人民币2800元)做一次全身扫描,你愿意吗? 这家公司在推出产品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10000多次扫描,甚至在斯德哥尔摩和伦敦,有超过10万人正在排队等 ...
    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3月24日消息,近日,济南举办“智投齐鲁 共赢未来”工银股权投资助力科技创新加速跑合作推进会。 会上,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据悉,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是 ...
    福建国资第一笔S交易诞生-香港期货
    这一次是福建国资。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福建金投宣布,福建金投科创母基金与国家级基金已完成福建首笔退出期基金S份额的市场化投资。本次交易落地,不仅有效缓解了基金退 ...
    科瑞尔完成数千万元A 轮融资,浙创
    3月20日消息,近日,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常州科瑞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尔”)宣布完成 数千万元A 轮融资 ,资方为 浙创投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与运营资金补充。 星煜 ...
    国产人形机器人竞相量产-香港期货开
    继智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灵犀X2后,机器人头部厂商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从新品上线、量产节奏加快、工业场景加速落地等多方位刺激投资者神经,机器人大规模参与生产的脚步越 ...
    IP有周期,阅文有浮沉-香港期货开户
    人类是被故事喂养长大的,企业亦如是。罗伯特·席勒于2017年提出的叙事经济学,为企业通过拓展新业务讲述“新故事”从而谋取更高估值的做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自另一角度来说, ...
    春招AI抢人大战:应届生年薪130万,
    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到二楼招聘专区的张月,有些失落。此前她在网上早已看好的工作岗位并没有被贴出来,清一色的工程师、AI算法师,以及许多陌生的专业术语目不暇接,打消了她 ...
    携手国金证券!金鼎资本CVC服务体系
    3月11-12日,国金证券金鼎资本“内求效率,外延空间”消费 医疗论坛在北京举行,邀请来自大消费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多家上市公司嘉宾莅临出席。在现场,来自国金证券与金鼎资本的投 ...
    疯狂的MiuMiu何以扛起Prada跑-外盘期货
    从边缘冷门,到当红炸子鸡,MiuMiu用了5年。 3250元一枚发夹,4750元一条眼镜绳,1.55万元起的张元英同款Wander hobo褶皱包,4.22万元一条贴钻外穿内裤,走出MiuMiu专柜那一刻,这些产品, ...
    50岁的微软和OpenAI加速离婚-国际黄金
    微软和OpenAI的联姻亮起了“黄灯”。 3月11日,OpenAI宣布与AI云计算提供商CoreWeave达成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达119亿美元的合同,CoreWeave将为OpenAI提供算力服务。据悉,该交易还使OpenAI获 ...
    完整复盘:Manus 是怎么诞生的?-期货
    去年获得最多精神养分的创业故事,来自 Dify 创始人张路宇。 *次见到他是在 2023 年「西溪论道」活动上,现场一众星光熠熠的名字中,张路宇三个字并不起眼。2024 年再次见到,Dify 已 ...
相关问题
一年消失5600所,小学也开始关停了-香港期货

来自:正大期货    发布时间:2024-09-20    浏览 :

 

学校关停潮,已经从幼儿园蔓延到小学了。

就在前几周的开学季,山西朔州一所民办小学静悄悄关闭,很多家长去学校领学籍卡才发现,整个学校人去楼空。教育局通报更是让人傻了眼:

该校未经批准擅自停止办学。

而7月份,福建泉州下辖的晋江市永和镇黎山小学发布拟注销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泉州已经有22所小学发布注销公告。

跳出山西和福建,俯瞰中国大地,仅2023年一年之间就有5600多所小学的欢声笑语和上下课铃声戛然而止。

这是少子化时代,幼儿园关停潮的延续。

事实上,中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下降,连锁反应就像竹子开花渐次发生:

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幼儿园关停潮到来;

2024年,第 一波少子化浪潮的孩子7岁,小学关停潮初露端倪;

可以预见,2030年的初中、2033年的高中、2038年的高等教育也都将一一迎来拐点。

学校关停潮的趋势几乎无法逆转,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已经七连降,生育意愿还在持续走低。

一场汹涌的教育大变革正在发生,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01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关停潮来了,但我怎么没看到周边的幼儿园、小学关停呢?

其实,“上刑场”也有先后之分,目前率先倒闭的是乡村学校和民办学校。

乡村学校撤并本不是新鲜事。21世纪初,国家发起过一轮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后来由于盲目撤并引发不良后果,被及时制止。

而如今少子化时代呼啸而至,乡村学校迎来新一轮撤并潮。就在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以后在很多乡村,找不出一所学校会是常态。

各地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的步伐明显在加快,比如江西上饶万年县,在今年秋季就对23所村小进行调整;

比如清远市清新区结合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实际,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撤并工作方案(2021-2023年)》,明确2023年前要撤并完全小学16所、小学教学点44个,

这里就道出了乡村学校最 先受冲击的直接原因:规模缩小、分布太散。

另一个重灾区,是民办学校,从此前的幼儿园关停潮中可以看到线索。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在2020年就开始下降,到2023年减幅达32.38%。相较之下,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2023年才开始下降。

为此,不少民办幼儿园“一孩难求”,打起了“生源争夺战”:山东临沂有民办幼儿园一度喊出“交100元顶300元,交200元顶1000元”等口号;有的幼儿园还私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满足家长对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期待。

此次初露端倪的小学关停潮中,首当其冲的也基本上都是民办小学。

这也可以理解,公立学校是吃“公家饭”的,靠财政拨款,民办学校缺少官方背书,高度依赖学费收入,受在校人数的影响更大。

此外,经济不发达、人口外流地区的学校更容易率先受到冲击。

东北就最 先迎来“学生荒”。有报道显示,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东北的小学消失得触目惊心:

黑龙江“消失”近六成、合计1900余所小学;

吉林“消失”近五成、合计2600余所小学;

辽宁也“消失”2200余所小学,降幅近一半。

相较于全国,东北在人口负增长上早已一骑绝尘。

一边是经济上走进“漫长的季节”,让东北人只能跑出山海关外找生计。东北2011年就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七普时人口净减少数量排在全国前三,十年间外流1100万人,相当于跑空了整整一座哈尔滨。

另一边是,东北人不爱生娃,黑龙江、辽宁、吉林2022年出生率分别只有3.34‰、4.08‰、4.33‰,包揽了全国倒数前三,甚至比全球最 低的韩国(5.5‰)还低。

部分中部地区也未能例外。比如此次爆出民办小学未经批准就倒闭的山西朔州,从2010年开始常住人口就开始下滑,到2023年时已减少了13.47万人。出生率也从2018年开始下降,到2023年只有5.75‰,和韩国半斤八两。

朔州只是山西的缩影,山西省常住人口从2011年开始下滑,到2023年减少了108.01万人,2021至2023就有411所幼儿园倒闭。

连人口外流大省中经济情况较好的湖南,2023年也提出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成为全国首 个在省级层面提出调整幼儿园布局的省份。

东北的昨天是中国多地方的今天和明天。

02

不过,在东北、山西的学校“一孩难求”时,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却上演了反常的一幕,去年和今年这些城市迎来小学“最难入学年”。

有的家长吐槽:因为生源爆满,自己家的小孩被迫分流,调剂到离家较远的学校 。

为什么东北山西的小学已经在“抢孩子”了,北京广州杭州却还“一位难求”?

说白了,除了2016年二孩政策带来的一波婴儿潮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的影响。

中国在2013年开启新型城镇化,年均增速曾达到1.39个百分点,到2023年末已经到66.16%。

城镇化加速意味着城乡二元制被打破,中大城市落户限制也在放宽,加速了乡村、小城市的人口流向北京杭州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延缓了倒闭潮的到来。

成都国资入资美团龙珠

依然不能改变学校关停潮的时代潮水流向

随着中国少子化持续,下一个倒闭可能是城市学校、公办学校、北上广深等人口流入地区学校。

别不信,以前公立幼儿园一位难求,家长们削尖脑袋想把孩子往里送,但现在有些公立幼儿园已经面临招不到孩子的局面。

比如武汉一所驻汉央企机关幼儿园就因生源不足,20年来首次对外招生。

而据最新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 2023 版》,在中预测和低预测的前提下,截止至2035年左右,中国出生人口都会保持下降的趋势。

这里需要说明:低预测是没有采取实质有效的生育减负政策,中预测则是减负力度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预测要采取超过所有国家的生育减负力度,可暂时按下不表。)

那我们什么时候会迎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关停潮?

义务教育相对容易推测,加上相应年龄就可以。

学者按模型预测的结果也是如此:2024年是小学适龄人口下降的拐点;

初中适龄人口到2029年仍有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到了2030年也开始迅速下降

由于中高考的存在,高中和大学存在录取门槛,其招生情况会更加复杂一些。

高中方面,在考虑了不同职普比和毛入学率后,有两个学者给出“生源拐点”在2032年和2033年的答案。

至于大学,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将在2038年左右迎来“生源拐点”,因为高等教育会经历“生源数量减少—录取分数降低—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招生严重不足—生存倒闭危机”的过程,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论是哪一项预测都说明,学校关停潮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无论哪个学段都无法幸免。

03

当然,学校不是大门一关就完事了,这其中涉及到编制教师的安置、原有学校资产的再利用、教育的深层变革等等。

在这场连锁反应中,最受伤的是教师。有学者据出生人口模型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教师过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铁饭碗碎掉,这已经发生。

今年年初,北京丰台区一份文件提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如果教师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级、调岗聘用。

此前贵阳贵安、浙江宁波、山东平阴等地方,也已出台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相关文件。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明确宣布了教师退出机制的已经超过10个省市。

教师退出机制的引入,让老师们端铁饭碗的手都要抖三抖。

未来形势或许更严峻。各地对于新引入教师变得审慎了,比如今年引起关注的厦门市翔安区教师招聘直接就不给编制了,采用合同制管理,聘用和退出机制更加灵活化,但也意味着“铁饭碗”属性消失了。

学校关停潮,也不全是坏事,对于在2024年后读小学,2030年后上初中、2033年后上高中、2038年后上大学的孩子们来说,学位宽松了,上学变得容易了,也不用那么卷了。

从“东亚体验服”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来看,宽松教育和小班化教学离我们不远了,大家可以从单纯关注分数和排名转向关注知识本身。老师服务的学生数量也将减少,《江苏教育现代化 2035》就提出,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到 2035 年,中小学生师比由 15.5 下降至 13(其中小学生师比由 18 下降为 15)。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所讲的教师过剩,是根据现行的生师比给出的模型,如果将来降低生师比,也不会有这么夸张的教师过剩。

像韩国和中国台湾省那种“0分也可以上大学”的场景,大概率会在中国大陆上演。

在台湾高校林立,学生稀疏的大背景下,大学录取分数已经低到不可思议:

2006年,台湾考生每科只需考到15分就可以上大学;

2007年这个纪录被打破,4科加起来只需18分;

2008年更夸张,总分7分就能当大学生了。

当时台湾年轻人默认的共识就是,“二十年前庆升学,办桌请客放烟火。二十年后上大学,缴费把妹等张纸。”

抢生源的奇招百出,台湾部分高校甚至搞出了住宿免费、iPad免抽直接送、笔记本计算机免费送等“三选一”大酬宾活动。

最后是学校的转型和出路,可以参考韩国的做法。

众所周知,韩国是全球生育率最 低的国家,学校关停潮来得早,现在已经蔓延到大学。

那学校和老师们怎么办?韩国表示:没有学生,我们就创造学生。

2023年3月,在韩国蔚山小学的入学仪式上,没有一个小学生,有的是140位55岁以上的高龄新生。除了历史等通识教育课程外,他们还可以参加社团活动、野餐、运动日和修学旅行等校园活动。

说白了,不就是老年大学嘛。

幼儿园招生不够,中老年来凑。中国也已迈出了探索的第 一步,广州花都一幼儿园率先转型老年大学了,开设了茶艺、棋牌、养生、美容穿搭、书画、插花等课程。

更绝的是,他们目标群体是在园幼儿的祖辈,送完了孙子孙女去幼儿园,爷爷奶奶们直接上楼上课,送娃、学习两不误。

在山东也有一对开了11所幼儿园的夫妻,在2023年关停3所幼儿园,转型做养老服务,开启“托幼 托老新模式”。他们设想,如果再有幼儿园关停,老师也可以选择到托老中心工作。

以后,幼儿园老师们,教的不再是3岁娃娃的捏泥巴、画画,而是60岁老顽童剪短视频、形体、舞蹈。

不管是哪方面的探索,都值得肯定。

毕竟,普通人无法改变时代潮水的方向,但可以选择自己冲浪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