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投资资讯 > 国际财经 >
相关文章
    小米事故揭示的智驾现实:科技盛誉
    3月29日,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发生起火,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 4月1日,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并公 ...
    「Apple AI」中文版正式上线-国际期货
    3 月 31 日,随着 iOS18.4 更新, 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持包括简体中文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巴西)、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 ...
    上海国资,悄悄投了壁仞科技-香港期
    这是一笔鲜少被关注到的融资。 投资界获悉,近日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联合领投壁仞科技,数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 ...
    卖掉「老房子」-外盘期货
    随着房价波动和租金收益下滑,一线城市不少业主选择出售老旧房产。多位房地产中介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春节后,有一线城市二手房日均新增挂牌房源数量超过千套,其中大部分 ...
    创业做狗饭,月入6万-国际原油
    上海长宁区,一家叫作“派特鲜生”的宠物超市吸引了不少养宠人前去打卡。这是盒马创始人、前CEO侯毅创立的宠物食品新零售品牌。 据官方介绍,派特鲜生商品种类丰富,不仅有宠物 ...
    3600块修不好漏水,维修平台坑怕年轻
    维修平台再一次爆雷了。 今年3·15晚会上,啄木鸟家庭维修(下简称“啄木鸟”)再次因“无病乱修、小病大修、虚假收费”等系统性欺诈行为被重点曝光。 (图/3·15晚会截图) 而在 ...
    阿里的理想,腾讯的现实-国际黄金
    去年观察中国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指标是“回购”。 在内外都缺乏新故事可讲的时候,各个公司在“成长性”上令人失望,那么回馈股东成了负责任公众公司的一致选择。 今年则大 ...
    时的科技完成B 轮战略融资,上海大
    3月27日消息,时的科技宣布完成 上海大零号湾创投和紫峰资本 联合投资的 B 轮战略融资 。本轮投资系上海市去年提出《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来的首 ...
    中国城市AI大战,北京才出一栋楼就
    DeepSeek之后,中国AI加速。 国内一、二线城市们的焦虑也进一步加深。 但北京,有些不一样。 AI,离不开北京 北京似乎不担心“会不会错过DeepSeek”,因为DeepSeek更担心自己错过北京。 ...
    两年拿下10亿估值:10万人排队疯抢硅
    花299英镑(约合人民币2800元)做一次全身扫描,你愿意吗? 这家公司在推出产品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10000多次扫描,甚至在斯德哥尔摩和伦敦,有超过10万人正在排队等 ...
    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3月24日消息,近日,济南举办“智投齐鲁 共赢未来”工银股权投资助力科技创新加速跑合作推进会。 会上,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发布。 据悉,济南工融国惠股权投资基金是 ...
    福建国资第一笔S交易诞生-香港期货
    这一次是福建国资。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福建金投宣布,福建金投科创母基金与国家级基金已完成福建首笔退出期基金S份额的市场化投资。本次交易落地,不仅有效缓解了基金退 ...
    科瑞尔完成数千万元A 轮融资,浙创
    3月20日消息,近日,半导体封装设备制造商常州科瑞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尔”)宣布完成 数千万元A 轮融资 ,资方为 浙创投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与运营资金补充。 星煜 ...
    国产人形机器人竞相量产-香港期货开
    继智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灵犀X2后,机器人头部厂商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从新品上线、量产节奏加快、工业场景加速落地等多方位刺激投资者神经,机器人大规模参与生产的脚步越 ...
    IP有周期,阅文有浮沉-香港期货开户
    人类是被故事喂养长大的,企业亦如是。罗伯特·席勒于2017年提出的叙事经济学,为企业通过拓展新业务讲述“新故事”从而谋取更高估值的做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但自另一角度来说, ...
    春招AI抢人大战:应届生年薪130万,
    穿过拥挤的人群,走到二楼招聘专区的张月,有些失落。此前她在网上早已看好的工作岗位并没有被贴出来,清一色的工程师、AI算法师,以及许多陌生的专业术语目不暇接,打消了她 ...
    携手国金证券!金鼎资本CVC服务体系
    3月11-12日,国金证券金鼎资本“内求效率,外延空间”消费 医疗论坛在北京举行,邀请来自大消费及医疗健康领域的多家上市公司嘉宾莅临出席。在现场,来自国金证券与金鼎资本的投 ...
    疯狂的MiuMiu何以扛起Prada跑-外盘期货
    从边缘冷门,到当红炸子鸡,MiuMiu用了5年。 3250元一枚发夹,4750元一条眼镜绳,1.55万元起的张元英同款Wander hobo褶皱包,4.22万元一条贴钻外穿内裤,走出MiuMiu专柜那一刻,这些产品, ...
    50岁的微软和OpenAI加速离婚-国际黄金
    微软和OpenAI的联姻亮起了“黄灯”。 3月11日,OpenAI宣布与AI云计算提供商CoreWeave达成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达119亿美元的合同,CoreWeave将为OpenAI提供算力服务。据悉,该交易还使OpenAI获 ...
    完整复盘:Manus 是怎么诞生的?-期货
    去年获得最多精神养分的创业故事,来自 Dify 创始人张路宇。 *次见到他是在 2023 年「西溪论道」活动上,现场一众星光熠熠的名字中,张路宇三个字并不起眼。2024 年再次见到,Dify 已 ...
相关问题
2万块催高10厘米,中产开始给孩子卷身高-外盘期

来自:正大期货    发布时间:2024-11-12    浏览 :

 

“又是去社区医院体检,被医生警告的一天。”

石晓君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配图是一张身高体重标准表。她的孩子身高一直位于同龄人水平的倒数10%,这让她每次带孩子做体检时都很焦虑。

第二天一早,石晓君就带孩子去上海儿童医院:“都说男孩长得晚,但还是再确认一下,我才放心。”

和石晓君一样,不少父母都在孩子发育期反复问自己:我家孩子,够高吗?

据2020年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过去 30 多年中国人的身高增长明显,并且中国青少年身高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较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孩子发育速度不如预期,又一心“追高”的家长们容易陷入焦虑。

01 上海的家长真不容易,焦虑的来源太多了

石晓君说,孩子的身高体重其实达到了全国标准,但对比“上海表”,就都不达标了:“孩子现在5岁,身高才110厘米。我身高162厘米,他爸爸是183厘米的大高个,但我们娃每次都只能刚过及格线。全国标准是111.3厘米,上海的标准都快114厘米了。”

石晓君说的“上海表”,指的是上海一份于2015年单独制定的《上海地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参考值》,表里指标明显超过“全国表”的平均标准,同时比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高出一截。

2023年,我国最新版儿童生长标准开始实施,旨在为全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参考指标。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身高体重标准,在国家最新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中均有列明,且标注了不同身高在标准中的位置。

据2005年制定的《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15岁男孩的身高中位数在169.8厘米,女孩为159.8厘米。百分位在P3—P50就说明孩子身高处于中下水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低于P50(50%)就会着急,但其实P3可以视为孩子身高的“及格线”,身高只要是P3—P97之间且生长速度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2023年,我国卫健委最新发布了一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图/卫健委)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沈洋观察到,家长之间经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身高、体重。沈洋和先生最初不热衷于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

沈洋说:“医生每次都要量身高,量完后他会拿‘上海表’作为参照,告诉家长孩子现在的身高体重处于什么水平,以及平时的注意事项。每次听医生说孩子属于落后的那一批,都会让我焦虑。”

成为母亲之前,沈洋从未听过“上海表”的存在,后来她才发现,上海表的标准比世界卫生组织的还要高出一截。她主动给自己和孩子“减负”,只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只要生长曲线在原来的区间内保持平稳,就不用担心。”

发布于2015年的“上海表”。

这种平稳的心态,在孩子两岁半时被打破了。当时,沈洋的孩子的生长速度缓慢到偏离了曲线,并持续走低。医生根据上海表给出了P3—P10的结论,这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在上海的同性同龄人中处于倒数3%,而这个身高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是排在倒数15%。

孩子三岁半时,沈洋带他去某三甲医院看专家号。专家说,孩子的骨龄超前了,这让沈洋更加焦虑,她又找了朋友介绍的儿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说孩子骨龄正常,不需要医疗干预,她才稍稍平缓了心情。

(图/《欢乐家长群》)

虽然医生表示不必采用医疗手段干预孩子身高,但是沈洋的丈夫依然非常在意,会研究各种方法,比如给孩子制定饮食方案,让孩子每天吃鳕鱼之类的。

疯狂的外卖「抢单外挂」

如今沈洋的孩子长高了一些,从以前的倒数10%“进步”到倒数于25%的水平。沈洋把这段经历写进了她的新书《新生育时代》:“我和丈夫惊叹于为什么上海婴幼儿的生长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那么多,堪比上海孩子的PISA能力测试在全世界的排名。上海的家长真不容易,焦虑的来源太多了。”

02 儿科医生最怕的事,是“预测身高”

每年暑假,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门诊都会变得异常拥挤。这里满是从全国各地带着孩子来看身高发育问题的家长。

诊室内,副主任医师王斐正在接诊一位带9岁儿子来看身高问题的家长。据家长说,孩子目前身高在班级里排名倒数,换牙速度也偏快。王斐先是询问孩子每年的身高涨幅是否大于5厘米,又给孩子测了骨龄,结果一切正常。

王斐给家长解释,虽然孩子在班级身高偏矮,但在全国身高标准里仍处于正常的P50水平,且生长速度、骨龄都正常,只要注意多运动、早睡眠,定期检测生长速度即可,别太担心。家长听后如释重负。

像这样因为家长焦虑而带孩子看医生的个案,实在太多了。王斐说,有时他在门诊劝家长别焦虑身高比分析病情耗时还长。许多家长要求预测孩子成年后的身高,甚至一进来就要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一些广告利用家长这种心理趁虚而入,打着“科普”“促生长”的幌子散布虚假信息,引导消费。

在王斐看来,种种社会因素导致身高焦虑越来越普遍。每次面对要求预测孩子身高的家长,他都会先解释一遍:身高仅仅是根据孩子当时测出的骨龄结果进行预测,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具体的身高要结合个体的生长速度、营养状况,青春期还要结合性发育情况综合判别,还有潜在病因等问题。骨龄预测只是判断的一个维度。

对于上海表与全国表的差异性,王斐说,不同地域的身高标准不同,不同国家身高曲线表也不相同,像欧美和亚洲就差异巨大。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省份地区的平均身高肯定存在差异。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7岁以下孩子的身高体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以4岁的女孩为例,全国表的身高中位值是103.1厘米,2023年卫健委最新发布的《 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身高中位值为103.7厘米,而2015年上海的身高中位值为106cm,上海儿童生长发育趋势确实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王斐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时,除了参照当地的标准也要参考全国标准,并且结合孩子的自身生长曲线、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动态评估的过程,不必因为一时的、单一的数据自乱阵脚。

《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男/女)》,2005年版。(图/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

03 身高焦虑背后,是社会隐性竞争的新维度

感到焦虑的家长,严格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从睡眠、喂养习惯到测骨龄、抽血和测激素,对孩子的身高给予了过分关注。

近年来,市场上生长激素类产品花样繁多,相关产品的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家长说,她下决心给发育不理想的孩子打生长激素,一个月的治疗费是4500元,医生说得连续打一到两年。花费近2万元之后,孩子一年内长高了10厘米,但打针后孩子频繁生病,经常感冒发烧,找不到明确病因,直到停止注射后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但这位家长也很难确定,这是否与打生长激素有直接的关系。

王斐建议,家长应该科学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要滥用偏方、激进治疗,不应该给孩子造成过多的精神压力。家长可以至少每 3 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通过监测生长速率,判断影响生长的因素。

除了过低的指标如婴幼儿期(3 岁以下)生长速率每年小于 7cm、儿童期(3 岁 - 青春期前)生长速率每年小于 5cm等,否则不必太过焦虑,但如果问题出现也不能一味等待,应该到正规医院内分泌专科及时诊断治疗。

上海人马瑞,也曾经历过对孩子身高焦虑的一段时期。

马瑞身高178厘米,妻子身高165厘米。2020年女儿尤佳9岁时,还没有体现出高个子的基因,在同龄人中平平无奇,于是马瑞带尤佳去医院查骨龄:“当时医生很严肃地和我们说,按照你们遗传身高,小朋友可以长到165厘米,但是现在骨龄比实际年龄多长了1.3岁。如果按照这个片子推算,您家小朋友只能长到153厘米。”这段话像晴天霹雳,让马瑞眼前一黑。

马瑞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反复回忆他育儿的每一个阶段,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或是哪里做得不够:“那段时间,我们也咨询了身边的一些朋友,有朋友建议我们去打生长激素和抑制发育的针,但是我们一致觉得健康比身高更重要,所以决定先尝试调整生活方式。”

“影响身高、骨龄过快的原因就是睡眠、饮食、运动、阳光。除了保证不了每天10小时的睡眠,其他每项我们都做得挺好。”*次看完医生之后,马瑞调整了尤佳在学习上的计划安排,适当减负,比如要求尤佳9点前必须做完作业,10点关灯睡觉。饮食上,牛奶每天500ml,鸡蛋一天两个,保证蛋白质摄入,蔬菜和肉的比例是 60%和40%,每周吃三至四次牛排。除了游泳、足球、跳舞外,还要求她每天做20分钟蹦床跳或摸高跳。

这一年中,马瑞一家严格控制孩子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一年后再测骨龄,从原来的1.3年变成了0.8年,如今尤佳已经长到了163厘米。马瑞认为这是坚持正确方法后获得的成功。

马瑞说,家长们不要一开始就想着用“科技与狠活”给孩子拔苗助长,也不要太去相信预测出来的身高,但是可以参考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额,用科学的方式放缓骨龄增速,可以改变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但前提是,一定要坚持执行。”